目前,一种现象突出地困扰着IT业,即不少IT企业往往度过创业期便“英雄气短”,内讧、出局、出走等接踵而至,使企业伤了元气,令业内人士扼腕叹惜。不过,中创软件确实是一个例外。从1991年到2000年,中创软件年营业额增长了500倍,年均增长率达102%,2000年实现销售额7.5亿元,利税近6000万元,并首批通过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认证。
笔者发现,中创软件之所以能10年如一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与以董事长景新海为首的、十年延续至今的骨干管理队伍所起的“定海神针”作用密不可分。探究中创软件长期稳定发展轨迹显得意义非凡,正像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前不久视察中创软件所阐述的那样,中创软件管理层是“优秀的团队,铁的核心”。
围绕中国软件的发展和中创软件成功轨迹,笔者采访了中创软件的几位主要负责人,请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景新海(中创软件董事长兼总裁):是的。从西方工业和科技发展来看,团队精神十分重要。西方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团队精神。1982年至1984年我在加拿大留学时就见到这样的事:在小学课上,老师让4个学生合作做一件事,其中一个学生没干好,结果4个学生都得零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集体创业企业,为了团队,为了集体,每个人都必须协作好,每个人都不能犯严重的错误,因为一个人的严重错误,可能就会导致团队的彻底失败。当然,强调团队精神并不是不重视个人。足球就很能说明团队与个人的作用,足球强调团队,但球星也很重要,像马拉多纳,不仅能抓住机会,而且能创造机会。
景新海:对新创业者,我的忠告是:第一,一定要注意团队精神,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创业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必须要依靠团队作战;第二,一定要做好企业定位Z6尊龙官网入口核心团队、市场定位、产品定位。
徐少桐(中创软件总经理):到加拿大留学之前,我就在山东省计算中心任第三研究室主任。1991年回国之前,计算中心的景新海主任带领主要做应用技术研究的第三研究室出来独立创业,成立了中创软件公司。我们原先就有共同目标、共同追求而又非常团结,回国之后,我很自然地就回到了原来的“大家庭”。
1991年,国内科研成果要形成产业、形成市场还很难。当时的科研成果大多被束之高阁,成了“纸上谈兵”。而国外却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模式。我想,国内科技人员创办企业也应该是这个发展趋势,于是我就“下海”了。在国外留学的几年,我不但学到了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因为做企业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
问:在IT行业,许多比较知名的企业都昙花一现,中创软件为什么能成为常青树?
徐少桐:在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中创软件确实有独到之处。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在市场定位上决策失误,将必败无疑。
问:程总您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进了省科学院,各方面条件都挺优越的,怎么就想到“下海”了呢?
程建平(中创软件常务副总经理):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当时在科研单位感到有太多的限制,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于是就想换个环境,去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舞台。1991年,当时的省计算中心主任景新海带领我们第三研究室出来创业,成立了中创软件。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很团结的团队,大家相处得很好。另外,我们对自己在技术方面的实力也很自信,对中创软件经过反复论证的市场定位充满信心,我们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问:中创软件的发展得力于拥有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请问中创软件是如何吸引人才的?
程建平:我个人认为,中创软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创软件事业的迅速发展;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中创软件事业的发展,才给各种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同时,中创软件还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学位培训等再教育形式,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创造不断发展和提高的环境;并且尽最大可能为员工提供充满温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员工感到中创软件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问:据我了解,在中创软件管理团队中,只有孙总是从山东省直机关过来的。当时您为什么选择中创软件呢?
孙寅生(中创软件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我在省直机关工作了12年。1992年春南巡讲话后,机关里掀起了“下海”潮,当年6月我就来到了中创软件,也算是顺应潮流吧。我到中创软件,首先感到其事业是很有前途的,其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同时,我还被这个团队的创业激情和团结拼博精神所感染。
问:在中创软件你分管上市的准备工作,能否透露一下目前的进展状况?中创软件会到境外上市吗?
孙寅生:中创软件是山东省内上创业板呼声最高的公司之一。作为首批重点保荐对象,我们的保荐券商国泰君安早在去年就已把我们的保荐材料上报深圳证券交易所。目前已经完成了拟上市企业所应该做的一切工作,可以说,中创软件的上市工作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目前中创软件暂时没有考虑选择到境外上市。